"这玩意儿真能省电?"老王盯着直播间里花花绿绿的节电器,手指在购买键上犹豫了三分钟。他上个月刚被598元的感温黄油刀坑过——那玩意儿号称靠体温就能融化黄油,结果大冬天攥得手心冒汗,黄油块愣是纹丝不动,气得他直接扔进了小区旧衣回收箱。
家居市场最近像打了鸡血,三天两头冒出些"黑科技"玩意儿。科技布沙发展销会上,销售员小张正唾沫横飞:"您摸摸这质感,跟头层牛皮一模一样!"李阿姨信以为真掏了八千八,结果儿子打游戏时手肘磨了俩月,沙发扶手直接裂成东非大裂谷。维修师傅上门一看直嘬牙花子:"这料子还不如俺老家塑料大棚的遮阳布结实。"
岩板餐桌的营销更绝。导购拿着铁锤哐当往桌面上砸:"瞧见没?砸不坏!"等刘教授真把餐桌搬回家,女儿写作业时铅笔掉地上都能磕出个白点。最绝的是某品牌燃气灶,三个火眼挤得比早高峰地铁还密,炒菜时想颠个勺,锅把直接怼到旁边煮汤的砂锅上,好好的排骨汤愣是喝出股炒菜味儿。
直播间里那些"省电神器"更邪乎。老电工赵师傅拆开看过,里头就个LED灯带配两节五号电池,成本不超过十块钱。电网公司的技术员私下说,要是这玩意儿真管用,三峡大坝早该改造成奥特曼充电站了。可架不住主播们演得真切,镜头前电表转得比陀螺还慢,害得不少老太太把退休金都搭了进去。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智能冰箱。宣传片里冰箱能自动买菜、推荐菜谱,实际用起来连鸡蛋放没放都要手动录入。隔壁单元的小夫妻试过语音功能,喊了二十遍"打开速冻层",冰箱突然用东北话回了句:"大妹子你门没关严实。"吓得俩人连夜把说明书烧了驱邪。
这些所谓高科技产品有个共同特点——买前像科幻片,用上变搞笑片。商家深谙消费者心理,给普通商品贴个"纳米""量子"标签,价格立马翻着跟头涨。就像那款会发光的马桶刷,号称采用航天级材料,刷头亮得能当应急灯用。真买回家才发现,充电两小时只能亮五分钟,刷马桶时跟拿着荧光棒蹦迪似的。
业内人士透露,某些厂商专门雇写手编造专利名词。有个空气炸锅品牌把普通涂层说成"宇宙负离子不粘层",其实就是在淘宝批发的特氟龙。更夸张的是某款扫地机器人,宣传能识别宠物粪便,实际遇到狗屎直接碾成梵高抽象画,清理起来比通下水道还费劲。
消费者协会去年收到的投诉里,智能家居类产品占了四成。工作人员老周见过最离谱的案例,是有人花三千多买了"人工智能枕头",说能监测睡眠质量。结果APP上天天显示深度睡眠八小时,可当事人明明整夜在隔壁打麻将。厂家后来解释说是算法误差,建议用户"白天多补觉"。
这些套路玩得最溜的,要数那些进口货马甲。浙江某厂生产的电动牙刷,贴个德国商标价格就敢标998。海关数据显示,有些所谓日本原装的三眼灶,根本就是佛山货轮渡到公海转一圈回来的。就像老话说的,镀金马桶它终究还是个马桶。
普通老百姓攒点钱不容易。菜市场大妈为两毛钱能砍半小时价,面对这些花里胡哨的"高科技"却容易犯迷糊。其实判断标准特简单——要是一件东西吹得比老君炉还玄乎,价格又比同类型贵好几倍,八成是来收智商税的。毕竟真有用的技术,从来不需要吹得天花乱坠。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广升网-股票在线配资开户-炒股开户平台-中国正规股票app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