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隋雪 通讯员 祝姚玲 王玥云
暑假里,6岁的婷婷发起40度的高烧,吃了退烧药都一直降不下去,伴随着喉咙痛、流口水的情况,还一直喊着嘴巴痛,饭也吃不下,连最爱的零食都不看一眼。
妈妈仔细观察发现,婷婷的口腔里还长出了一颗颗怪异的小泡泡。
这难道又是什么“新毒株”?焦虑的母亲赶紧带着婷婷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黄丽素主任医师的门诊。
感染这种病毒:
全身滚烫、喉咙剧痛,细看会发现小疱疹
“如果孩子发热、咽痛、口痛、咽峡部出现疱疹,需要家长引起注意,有可能是疱疹性咽峡炎。”黄丽素说。
疱疹性咽峡炎典型全身症状,包括突发高热,体温常常突然升高,多为中度发热,部分孩子可能烧到40℃以上,甚至引起高热惊厥,发热一般持续2-4天;咽喉剧痛,这是最典型的症状,孩子会表现为哭闹、拒食、大量流口水,因为吞咽实在太痛了。部分孩子可能还会伴有咳嗽、流涕、呕吐、腹泻、头痛等症状。
另外,还有一个确诊的关键特征就是咽峡部(喉咙深处)长小疱疹。
展开剩余80%初期表现为咽部充血、红肿,出现散在的灰白色小疱疹,周围有一圈红晕,像小米粒大小。1-2天后进入溃疡期,疱疹会破溃,形成小溃疡。
图源:视觉中国
疱疹性咽峡炎抗生素无效且多能自愈
但出现“危险信号”时需立即就医
黄丽素表示,疱疹性咽峡炎为自限性疾病,大多能自愈,整个病程在1周左右,预后良好。由于该病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无效,因此不建议给孩子服用抗生素。
虽然绝大多数情况下,靠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就能痊愈,但是也要警惕少数重症的发生,如脑炎、心肌炎、肺水肿、肺出血等,甚至危及生命。虽然重症概率很低,但家长必须保持警惕。
需要提醒的是,当出现以下“危险信号”时,请立刻就医。
持续高烧不退:体温超过39℃,使用退烧药后效果不佳,且持续超过48小时。
精神状态差:孩子变得异常嗜睡、烦躁不安,甚至出现意识模糊、胡言乱语。
剧烈疼痛:孩子哭闹不止,严重影响吞咽,完全无法进食进水。
呼吸异常:出现持续咳嗽、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脱水症状:嘴唇干燥、哭时无泪、尿量显著减少(例如超过6-8小时无尿)。
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惊厥、抽搐或头痛、呕吐不止。
虽然是自限性疾病
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啥也不做”
虽然目前还没有针对肠道病毒的特效药,但并不意味着孩子发病的时候,就啥也不能做,只能看着孩子熬过痛苦的“病程”。
当前,对于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目标是让孩子舒服地度过病程。
黄丽素建议,家长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保证水分,预防脱水。发烧和拒食很容易导致脱水。请少量多次地给孩子喂温凉的液体,如白开水、稀释的果汁、米汤等。凉一点的液体可以稍微缓解喉咙的灼痛感。
饮食清淡,易于吞咽。喉咙痛,别说孩子,大人都难受。请准备温和、软烂、清凉的食物。推荐凉粥、烂面条、蒸蛋羹、酸奶、果泥、布丁等。避免辛辣、酸涩、过热、坚硬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薯片、油炸食品)。
科学退烧,缓解不适。当孩子体温超过38.5℃且精神不佳时,可以根据医生指导使用儿童专用的退烧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帮助控制体温,减轻痛苦。
盐水漱口,清洁口腔。对于能配合的大孩子,可以用温盐水或者漱口液漱口,有助于缓解咽部疼痛,保持口腔清洁。
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在孩子食欲恢复后,可以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帮助增强抵抗力。
图源:视觉中国
避免疱疹性咽峡炎感染
做好这些预防很重要
疱疹性咽峡炎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以飞沫传播(比如咳嗽、打喷嚏)和接触传播(比如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玩具、餐具后没洗手就吃东西)为传播途径。
因此,家长应帮助孩子做好以下预防措施,减少甚至避免孩子感染:
勤洗手。教导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的习惯。
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滋生。
勤消毒。定期对孩子的玩具、餐具、常用物品进行消毒。
避免接触。在高发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隔离患者。如果家里有孩子生病了,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黄丽素提醒,即使是去年曾感染过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今年也不能掉以轻心,应继续做好防护。因为疱疹性咽峡炎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孩子感染一种病毒后产生的抗体,只能抵抗同类型病毒,遇到其他类型仍会感染,加上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病毒的抵抗力和记忆力都不如成人,因此需持续做好预防。
发布于:浙江省广升网-股票在线配资开户-炒股开户平台-中国正规股票app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